* 請點選上方圖片連結,觀看2019年研討會網站

| 時間 | 主講人 | 主題演講 | 
| 09:15~10:10 | 彭森明 榮譽講座教授 清華大學 | 撿拾小數據,轉化大智慧,協助學校追求卓越:校務評鑑與研究的真諦 | 

| 時間 | Session | 主持人 | 主講人 | 主題 | 
| 10:30~11:30 | Session 1 告別為評鑑而評鑑 | 李家同 前總統府資政 前清華大學代理校長 | 符碧真 教授 臺灣大學 師培中心 | Prove or Improve? 問題導向的校務研究 | 
| 湯家偉 助理教授 中山大學 師培中心 | 系所自我評鑑的虛實與尷尬:第二週期評鑑的個人觀察 | |||
| 11:30~12:30 | Session 2 符合單位文化與體制的大學評鑑 | 林從一 副校長 成功大學 | 戴伯芬 教授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| 商品化的高教治理──全球地方化的評鑑制度及其反抗 | 
| 傅遠智 助理教授 臺北科技大學 師培中心 | 代理兩難在重構高等教育 績效責任的應用 | 

| 時間 | Session | 主持人 | 主講人 | 主題 | 
| 14:35~15:05 | 特優發表 | 蔡宏營副教務長 清華大學 | 許鎧麟 副教授 高雄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| PBL專業服務學習特色導向 生態工程教學之課程實踐 | 
| 15:45~17:55 | 優等發表 | 林紀慧 教授 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院長 | 王國安 副教授 屏東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| 從土地到雲端—實踐【國文】課程對生活的連結 | 
| 王維君 副教授 臺灣科技大學 人文社會學科 | 以 ARCS 動機模式探討音樂劇場通識課程設計及學生的學習成效 | |||
| 胡家紋 助理教授 臺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| STEAM創客教育與傳播技能 | |||
| 許世孟 助理教授 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| 給學生「帶得走的能力」—以工程師專案素養培育融入山坡地工程教學之應用 | |||
| 閆嬰紅 助理教授 亞東技術學院 工商業設計系 | 整合模擬公司與自主學習之多元評量系統—以商品開發課程為例 | |||
| 陳閔翔 助理教授 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 暨 通識教育中心 | 以「社會創新」為導向的民主課:發展歷程與成效反思 | |||
| 羅光志 助理教授 佛光大學 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 | 『好視會發生』:社會實踐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之創新教學 | 

| 時間 | Session | 主持人 | 主講人 | 主題 | 
| 13:30~14:25 | Session 3評鑑工具的選擇 | 戴念華 教務長 清華大學 | 張芬芬 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| 如何執行恰當的質性評鑑? | 
| 林世昌 教授 清華大學 學習評鑑中心主任 | 如何利用校務資料增進大學 教學品質? | |||
| 15:45~17:55 | Session 4 如何利用大學評鑑、校務研究達成教學卓越? | 莊榮輝 副校長 兼教務長 臺灣科技大學 | 從優質學習到優質教學:一個大學教授的省思 羅寶鳳 教授 東華大學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| |
| 將大學評鑑與校務研究成果反饋教室現場, 為教學帶來助益之實務做法? 中原大學/交通大學/逢甲大學/臺灣師範大學(按筆畫排序) | ||||

海報發表
| 姓名 | 服務學校 | 發表主題 | 
| 林克亮、林世傑、楊子芃、賴妍倩、林葦、張慧瑾、 傅暄桓、胡超群、陳純子、李英雄 | 中山醫學大學 | 建構系統導向精準醫學之畢克士(PIGS)與促咪喔 (Zuvio IRS)整合教學模式 | 
| 陳惠如 | 宜蘭大學 | 我的宜蘭故事──在地關懷與英語敘事力培養 | 
| 曾琦芬 | 臺中科技大學 | 結合 TED 演講之翻轉英文寫作課程 | 
| 黃義良 |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| 提升通識三創類課程學習成效之教學歷程探討──以「生活創意發想與實做」為例 | 
| 謝如梅 | 中山大學 | 創意激發:跨域團隊創意實踐與自主學習的挑戰 | 
| 游金靖 | 中臺科技大學 | 學用一條龍的進階護理學 | 
| 蔡娉婷 | 臺北教育大學 | 當 ePUB3 電子書遇到深度討論—「閱讀教學」翻轉學習課程設計及教學實務 | 
